2017年11月1日,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方法与展望”青年学术论坛在美丽的六朝古都南京如期举行。本次论坛旨在增进氮素循环研究领域青年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提升和挖掘新技术在氮循环研究中的创新和应用能力、促进科研学科交叉。会议围绕不同生态系统(陆地、海洋、湖泊和污水处理)氮循环过程与生态系统功能、气候变化、空气和水体质量关系、氮素循环过程新理论、新过程、新方法和新物种等热点问题,通过学术报告和互动交流等形式进行深入的面对面研讨,以期加强氮循环不同研究领域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自主创新。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共同主办,上海三澎机电有限公司协办,邀请了包括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中国科学院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河南省农科院等国内数十个氮循环研究团队的科研工作者参加。
会议初始,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土壤学会氮素工作组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颜晓元研究员作为特邀报告人提出了“我国农田氮循环的几个科学问题”,随后,广州大学的洪义国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单军副研究员分别作了关于“陆海界面:氮循环反应的一个热点”、“基于MIMS的稻田氮素循环新过程研究”的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海陆界面、稻田、湖泊等的氮循环过程,报告内容前言而富有新意,增进了中国青年氮素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上海三澎机电有限公司在本次论坛上展示了膜进样质谱仪(MIMS),MIMS作为一种新的能够测量农田、湖泊、河流等的反硝化作用的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测样时间短的优势,同时该技术已被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推荐用来测量湿地脱氮速率。会议间隙,上海三澎机电有限公司与诸多氮素研究者深入交流探讨了MIMS技术以及MIMS的应用。
本次交流会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